退休金或財務自由在四或五十歲的年齡層最常碰到的話題。通常聴到的回應是誰不想,但没錢或錢不夠,怕錢用完了但人還活著。管理層的回應可能就不一様,期待事業更上一層樓或(我個人猜)難捨工作帶來的身份,地位和更多的金錢。此文講的是普通上班族怎樣可以早日脫離為五斗米折腰,是自己選擇工作而不是被迫為生活而工作,何況私人公司時常減少成本,難保自己不是下一位被遣散的,年輕時不怕,但人到中年就相對不容易找回原本的薪水。先苦後甜才是王道。如果你現在已擁有樂在其中的工作,不覺得累,恭喜。不過也沒人保證你可做一輩子,除非是捧鐵飯碗。居安思危人人懂,但知易而難行。
什麼時候開始存退休金:
越早越好,第一份工作就得開始,千萬不要等到35/40才開始。窮人(我曾經是,現如果還說是就太矯情會被天公打,但也不能稱是有錢人,畢竟上班所賺有限)只能靠時間來滚出錢,越晩開始,時間離退休越短,滚不出多少錢。以下是我跟小孩舉的例子。
24歲時每月存一萬,一年十二萬,買指數型基金或ETF或個股, 假設7.2%回報。
第一個十年:變成24 萬
第二個十年:變成48 萬
第三個十年:變成96 萬
如果34歲時才存預計54退就少了48萬
延續上例第四個十年,變成192萬。這就是複利的威力。如果34才存, 64退休就少了960,000。看到這時間的威力,還敢晚存錢嗎?
華人另一習慣是趕快還房貸,但如果房貸利率只是1.6%市場回報卻有7.2%,把錢拿去還貸款,一樣也是沒有在讓時間替你賺錢。
賺少怎麼存:
這是花錢的習慣,講這話的人是沒有真正經歷過窮。薪水分四份,30%存頭期款,30%退休金,10%給父母,30%才是自用。這是我給小孩的洗腦句,也是自己的經驗。我有存20%退休,但如果當初是存30%,會更早達到財務自由。假如父母是需要靠你的收入來過活,但如身體健康,也可分享自己的目標,看父母是不是也可以找事幫補。
當你目標定下自己只能用30%,就會想方設法來達到。過程必定是辛苦的,要把持得住對物慾和食慾(我愛出去吃)的渴望,我們曾經歷過吃個便當,麥當勞的套餐也算是犒賞自己。但是沒有當初的節省哪來比同年人可以早有選擇。
沒錢可以找兼職,人家放假時你在賺錢。很幸運地我成年後不需放假去做兼差。但我的父母在我們小時候是一年幾乎上360天班,過年才休息。因他們沒有高學歷,在香港要養一家七口,還拼出買房,靠的就是有什麼工作就去做,加班更好,比平日薪水高。整天上班,也用不到什麼錢。坐公車和地鐵花錢,就走路,這麼辛苦幹嗎,也是為了多存錢,他們當時可能沒想到退休,只是把孩子養大,但因為他們的勤奮,他們也是比同年打工族較早不必為錢而工作。是要選擇老了缺錢,縱使還有體力想上班但別人不請,還是過得隨意,不用為錢而煩惱。也有老了還有人請,因擁有技能和經驗是別人所需,但畢竟是少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