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的家族是米粉,河粉,腸粉。越南的米粉和大陸米粉較像,沒有台灣的粗。原始米粉是容易斷,炒不斷的就不曉得加了什麼別的粉。去到越南幾乎每天都吃到河粉pho,百吃不厭。 河內的河粉跟香港的河粉口感90%相似。街頭到處都有小攤子,幾張塑膠凳,小摺桌,河內平均一碗$1-2美元。碗沒有美國越南粉大。怕東西不衛生的就得吃酒店的,小攤販就在路邊沒看到有自來水可洗碗。河內粉沒有搭配豆芽菜,小桌上有莞茜,檸檬和叫不出名的香草可添。一碗熱騰騰清甜的湯頭加上滑溜溜的河粉令人齒頰留香,酒店和船上的早餐都有供河粉。
這碗粉到了胡志明市就跟美國的越南粉一樣。因為七八十年代逃到西方的是南越人居多,去歐洲我們如看到pho也是必嚐,通常不貴(跟當地其他選擇比),最貴的是20年前在巴黎吃的,還記得小小一碗,比裝米飯的碗大點,當時10美元。在胡志明市就沒看到攤販,取而代之是河粉連鎖店。粉的形狀不是扁薄而是細細的像粗米粉,價錢US$2-2.5. 桌上的調味料,給的豆芽菜,basil,湯頭跟美國的一樣,沒有河內的清澈。沒去越南前還以為pho就是美國越南人開的那樣,我更愛河內版。
越南三明治是我家另三人的最愛,如願以償吃到越南版,街頭很多賣越南包,但我們有找到像樣的店才買,晚去就沒了。另外這一趟旅行,女兒愛上了越南咖啡。還好平均一杯US$1, 船上較貴US$1.5。我們也去超市買了幾包三合一帶回家。逛當地超市或市場是我的旅行必到的點,了解當地的消費,嘗試不一樣的食物,買食品當禮物是最實際,這一趟也帶回幾包米粉。
街頭的烤肉串也是很美味,越南的肉通常用香茅醃,那味道就是不一樣,香茅在台灣菜市場只在端午節時和艾草綁一起賣。去年我留了根種在花盆,只是長葉,根莖沒繁衍。未出發前有看到別人的blog說越南吃海鮮很便宜,但又不想走遠,肚子容量就這麼大,每天吃完想吃的,就已差不多了,但海鮮還沒吃就回台又不甘心,離開前一晚就從酒店走去Bin Thanh market,晚上有海鮮攤。到了又是開眼界。白天的馬路變夜市,奇特在海鮮攤的桌子是有桌巾,服務生穿制服,活的海鮮養在魚缸。白天商場關門後,夜市立刻接替,效率很高。食客有越南人和外國遊客。餐牌有英文,海鮮類一點不便宜,肚子不餓就只點三小樣試,點了烤泰國蝦,蝦子夠巨型第一次吃到蝦的前爪有肉,一隻US$10. 服務生上菜後,會幫忙剝殼。
第一天到胡志明市,我們是誤打誤撞到一家普通越南上班族吃飯的餐廳,有點像台灣便當店但種類很多,門口就一個大爐在烤肉,英文不通,但好吃又便宜,四人約US$18,我也吃到美味田雞,(在河內也點過但炸的,不好吃,又雞同鴨講看圖點,結果本想點6隻腿,來了12。那一盤US$18,也只能安慰自己吃的是新鮮,不是冰凍的田雞,台灣新鮮的也很貴)。
正式的越南菜是年初一店很多沒開,看到有一家歷史悠久的,在還劍湖附近,叫Little Hanoi菜不錯,套餐一人約US$17. 外國人居多,也有越南人。
整體來講越南的食物是很對味,沒有泰國的辛辣,在它經濟還沒完全起飛前,台灣的薪水還吃得起各式各樣的選擇,台灣選民(我沒投票權)如還持續的放任政治人物以本土愛台之名,無所做為,舉債來官商分大餅, 最終有一天一般上班族薪水也跟越南靠齊,台幣去哪裡都不好用,另一的結果就是被統一。不想被統惟有自己努力奮鬥增加籌碼,但來台七年,不管顏色都沒看到有人在像樣地領導。
這家麵包在還劍湖附近,很好吃,但不要太晚去,麵包填好料,還要烤一下,外皮脆脆的,有肉又有菜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